新闻中心讯(实习记者/廖馨怡 熊君豪)志愿红,暖秋日;迎新季,心相伴。微笑指引,温暖启程。
九月的江服校园,被一抹流动的“志愿红”点亮。校门、报到点、宿舍区……随处可见他们弯腰搬箱、抬手指路、俯身答疑的身影。汗水浸透马甲,笑容依旧灿烂——他们是2023级、2024级的学长学姐,更是新生踏入大学的第一束光。
“想提前看看江服的新面貌,更想看看新生脸上对未来的期待。”
——大数据学院软件工程23级蓝子瑜

一周前,蓝子瑜就把“迎新地图”存在手机相册:报到动线、缴费窗口、快递点、医疗点……甚至哪段路树荫少、哪家超市水更冰,他都标得清清楚楚。“被问得最多的永远是‘宿舍在哪’,但每一次回答都能换来一句‘谢谢学长’,那一刻,所有晒伤和沙哑都值了。”蓝子瑜说。
“当年被学长学姐接过行李,今天轮到我举起接力棒。”
——商学院财务管理24级余梓由
余梓用“传承”概括自己的志愿初心。他仍记得去年迷路时,一位学姐递来的冰镇绿豆汤和手绘地图,“那张地图我现在还留着,我想把这份心安继续传下去。”迎新间隙,他把新生拉进小群,连夜整理“教务系统抢课攻略”“自习室抢座指南”“食堂错峰用餐指南”发给大家,“希望明年他们也能把这份善意继续复制粘贴。”

“让入学变成‘一路绿灯’,背后是无数次彩排。”
——商学院物流管理24级曹子默

8月底开始,曹子默和200余名志愿者一起接受“魔鬼培训”:校园跑图打卡,平均日行2万步,把最短路线刻在肌肉里;模拟高峰人流,分角色扮演“焦急家长”“行李超重新生”,演练应急分流;与信息中心联动,把“课表在哪查”“教室如何导航”做成二维码贴在报到点,扫码即得。
“我们甚至把咨询台的高度用砖头抬高了5厘米,方便家长弯腰签字;把矿泉水桶放在右手边,因为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取水。”曹子默笑称,“细节抠到极致,才能让‘热闹’变成‘有序’。”

尾 声
当夕阳把“志愿红”镀成金边,最后一位新生完成报到,志愿者们终于摘下工作牌。马甲下的T恤早已能拧出水,但他们把疲惫留在身后,把笑容定格在合影里——“明年,记得把这件马甲递给下一届,告诉他们:江服的第一份温暖,由我们继续守护。”